护肤总做“无用功”?真相大白!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竟有这么多
前段时间,听到一位小仙女吐槽,说自己“平时经常使用XXX护肤品,但实际效果却很一般,难道砸大钱买的精华都没被吸收吗”?

皮肤的吸收途径
皮肤作为人体的一道天然保护屏障,可以有效抵御各种外界的不利刺激和伤害。
但皮肤毕竟是生物组织,并非完全“油盐不进”!
活性成分想进来也是有“门路”的,可通过三个路径:表皮、汗腺和毛囊,被皮肤吸收。
其中,毛孔和汗腺孔,它们占皮肤总面积的1%不到,能够吸收的成分较有限,因此,皮肤吸收成分的主要路径还是表皮。
表皮角质层就像一堵“坚固的砖墙”,活性成分穿过这个砖墙结构又有两个途径:从角质细胞的间隙渗透进入,以及穿过角质细胞扩散进入。

但事实上,护肤品想要渗透进皮肤深层还是很难的,想要达到更深的真皮层就更是“难上加难”了。
也就是说,绝大多数产品只是停留在表皮层发挥作用,甚至就仅仅只是在最表面的角质层发挥作用。
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
1、皮肤自身因素
① 身体的部位
不同部位皮肤的吸收能力有所差别。就面部而言,一般鼻翼两侧的部位最容易吸收、上额和下颌次之、两侧面颊最差。
② 皮肤的含水量
角质层水合度的增加,可促使物质对皮肤渗透性增加。封包原理就是通过封闭性好的材料来阻止汗液蒸发,从而增加角质层的水合度,最终使物质的透皮吸收增加。
③ 皮肤屏障的完整性
完整的皮肤有很好的屏障功能,一旦皮肤受损,屏障功能遭到破坏,物质的吸收就会增加,但同时肌肤的保护能力也会下降,很多致敏物质也会被肌肤吸收,造成肌肤过敏。
2、产品因素
① 酸碱度和脂溶性 正常角质层的PH值在5.2~5.6,偏酸环境下护肤品吸收较好。 由于表皮的通透性很大程度上由细胞膜的蛋白结构决定的,脂溶性高的物质可透过细胞膜,所以渗透吸收好(动物油>植物油>矿油)。 ② 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 通常情况下,分子量越小(分子量<500),越容易被吸收。 ③ 物质的浓度 大多数物质浓度越大,透入率越高,但也有少数物质浓度高时会凝固角蛋白,反而影响皮肤的通透性,使吸收减少。 ④ 电离度 离解度高的物质比离解度低的物质易于吸收。如水杨酸难溶于水,而水杨酸钠则易溶于水,故其吸收比前者好。 ⑤ 剂型 由于不同剂型对角质层水合作用的影响不同,所以同一种物质不同剂型的透皮吸收也不同,一般来说,霜剂和乳液的吸收,高于粉剂和水溶液。 ⑥ 助渗剂 助渗剂就像是一个“成分运输小能手”,如酒精、丙二醇、表面活性剂、油酸、月桂氮酮等,可以帮助某些成分更高效的被皮肤吸收。
3、外界环境因素
① 温度 皮肤温度升高可增加物质的弥漫速度、增加皮肤表层和深层间有效物质的浓度差,而温度低时角质层含水量低,会影响到物质的吸收。
如何更好地促进吸收
1、适当去角质
2、打造隔离环境 利用厚质地膏霜产品,在皮肤表面建立隔离层,给成分创造良好的吸收环境。
敷面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:它将局部皮肤封闭起来,增加皮肤水合化程度;同时皮肤温度上升,有利于分子运动(渗透),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活性成分的吸收。
3、做好补水保湿
做好补水保湿,给肌肤补充足够的水分,有效成分更容易渗透吸收。

4、中胚层疗法
中胚层疗法也能完美的解决护肤品吸收问题,通过可调节深度的中空针,在皮肤上建立许多通道(扎一个个小针孔),再把精华液定量导入想要达到的皮肤深度,这样就能大大提高皮肤的吸收率了。
最后,需要强调的一点是:对于皮肤来说,并不是吸收越快、吸收越多的产品越好,相反,安全性才是最重要的,一些有害成分并不需要被深深的“吸收",所以,别再过度追求把护肤品的成分都”吸“进去啦!!!
今天的知识点,你们都get到了吗?别忘了下周五再会哦~
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